近日,在第八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系列活动中,由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工会委员会选送的微视频《北斗在陕耀》荣获能源中国单元优秀作品奖。与此同时,该作品在第三届“京能杯”微电影微视频创作大赛中斩获特等奖。
《北斗在陕耀》用6分钟时间,介绍了陕西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系统(以下简称“陕西北斗”)的建设、组成、应用以及为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提到北斗,许多人都知道这是我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功能。但北斗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远远不止这些。2016年12月,陕西北斗项目全面开展,于2018年7月底投入试运行。该系统的建成不仅填补了我省缺乏高精度实时导航定位服务能力的空白,同时在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地震监测、气象预报等领域,以及秦岭违建整治、陕西国土三调、黄河自然保护区勘界、移民搬迁及不动产测绘等工程项目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其广泛应用逐渐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如何更加有效地提升陕西北斗的应用与服务水平,让社会公众更加熟知并广泛应用呢?这成为数据中心自陕西北斗建设工作开展后,第一时间关注并着手的一项工作。近年来,数据中心多渠道、多方式,开展了一系列推广与宣传工作。
2019年7月26日,陕西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系统建设与试运行新闻发布会召开。作为国家重要的空间服务基础设施,陕西北斗在多领域的强大用途受到了广大媒体、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也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系统的发展与推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与此同时,《北斗闪亮耀三秦——陕西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系统建设纪实》于2019年9月相应出版。“这本书既是一本文献资料,又是一本科普读物。全方位、多视角的再现了测绘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同时又介绍了有关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定位的基础知识,为关心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事业发展的广大读者提供参考”,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子卿在书中序言里这样评价到。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地面导航定位基准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的建设与应用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这本书分别从项目背景、项目概览、建设历程、应用服务、媒体报道等多个角度,再现了陕西北斗建设过程,在纪实与科普的基础上,还收录了项目参与者在各建设阶段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令人难忘的基层趣事儿,用纯朴的文字展现了陕西测绘工作者忠诚事业、砥砺奋进的美好品质,整本书读起来,兼具科普性的同时,又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为更好地发挥宣传、科普作用,数据中心还将陕西北斗导航定位基准站周至站点作为科普宣传平台,组织开展开放日活动,带领公众走近陕西北斗,近距离感受它在国家重大科技前沿中的重要作用。2020年8月,20多位小朋友一起参加了第17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陕西北斗导航公众开放日活动,来到陕西北斗周至站点。站点墙上的卫星动漫一下就把小朋友们的目光吸引住了,“穿背带裤的是华小北,飞在天上的是秦小站,对吧?”“他们都有什么作用呀?”在小朋友们的好奇询问下,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讲解了陕西北斗的神奇作用。通过参观,小朋友和家长们都表示收获多多,一位家长说道:“现在小朋友们手上都带着智能手表,通过参观北斗导航基准站,让他们对手表定位功能有更加直观的了解”。仅2020年,陕西北斗共接待参观来访22次,接访人数近300余人。科普活动的广泛开展,使社会公众近距离的了解了陕西北斗的组成、应用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促进陕西北斗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中心还积极协助媒体开展采访报道活动,2020年,《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西部网、陕西传媒网、中新社、对话科学、央广陕西站等多家媒体纷纷对陕西北斗进行报道,陕西日报头版头条还发布了题为《陕西率先实现整网支持北斗卫星全频率信号》的文章。为及时发布北斗相关信息、系统服务公告,提供在线技术解答服务等,数据中心还开通陕西北斗微信公众号,为公众搭建更为便捷的宣传服务平台。《华小北和秦小站》作为陕西北斗的宣传科普视频,用有趣的卡通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陕西北斗在保护绿水青山、服务祖国发展、便捷千家万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拉近了北斗与社会公众的距离。
北斗闪耀,璀璨四方。数据中心多渠道、多方式的宣传工作,让更多人了解了陕西北斗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为以陕西省北斗基准站系统为基础,开展高精度导航定位科学研究及位置服务创新应用营造了良好环境,同时为推动陕西北斗加速融入国家北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程,助力国家和陕西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